betway精装 主办
  • 中国教育报:加强学校内涵建设;;;;提升本科教学质量 ――南昌大学本科教学工作纪实
  • 作者:南轩摄影:南轩
    点击数:
  • 发布时间:2006-11-21字体:[


  • 1300多年前,一位才子登临此阁,洋洋洒洒留下一篇千古佳作。从此,这里就以“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名扬天下。
    巍峨的滕王阁可以作证,此地乃诗书故乡,繁花似锦;奔腾的赣江不会忘记,这里古来人才辈出,灿若星河。

    这里,80年前因为冉冉升起的八一军旗而享誉世界;

    这里,无比豪迈地跨入新世纪,奏响了“崛起”的时代最强音。

    美丽的南昌赋予了南昌大学深厚的人文底蕴和雄浑的现代气息,而园林化的山水昌大又为秀丽的南昌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春去秋来,寒暑易节。在大半个世纪的发展历程中,南昌大学已经与这座千年古城血脉相连,气韵相通。

    豫章故郡,旧邦维新,江西在中部的崛起需要昌大的智力支持!

    斯文正印,继往开来,南昌大学的腾飞印证了科教兴国的美好未来!


    烽火中孕育 奋进中成长

    南昌大学办学源于1940年创建的国立中正大学生物系和1921年创办的江西公立医学专门学校。八十多年来,学校虽数易校名、几度拆合并屡迁基址,但仍薪火相继,文脉绵延,得到了巨大发展。特别是自1993年5月,江西省委省政府将江西大学和江西工业大学合并组建南昌大学以来,学校发挥了并校优势,实现了跨越式发展。1997年,学校被正式列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2004年12月,江西省人民政府和国家教育部签署协议共建南昌大学;2005年8月,南昌大学与江西医学院合并组建新南昌大学,学校综合办学实力进一步增强。

    我校现设有研究生院和21个学院,折合在校生数44815人,其中本科生34391人、研究生3819人,专任教师2340人。拥有文、史、哲、经、管、法、理、工、农、医、教育等11个学科门类,89个本科专业;3个博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18个博士学位二级学科授权点、20个硕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175个硕士学位二级学科授权点;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国家级临床药理基地,1个国家干细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西分中心;2个国家重点学科,41个江西省重点学科,2门国家精品课程,36个江西省品牌专业,16个省级医学领先专业;先后获得了工程硕士(13个工程领域)、工商管理硕士(MBA)、公共管理硕士(MPA)、临床医学硕士、口腔医学硕士等专业学位和高等学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15个专业)以及在职人员以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授予权。近年来,学校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国际合作,在法国建立了西欧第一所孔子学院,与20多个国家的30余所高校、科研机构、管理部门建立了稳定的交流与合作关系。

    南昌大学的建设与发展一直得到了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领导的亲切关怀和大力支持。江泽民同志、李鹏同志和李岚清同志分别为我校题词:“建设好南昌大学,为江西经济腾飞和社会进步做出更大贡献”、“提高办学水平,振兴江西经济”、“发挥联合优势,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社会效益,为办好新型综合性大学作贡献”。 2002年4月,时任教育部部长的陈至立同志来我校视察,表示“心系南昌大学,将一如既往地支持南昌大学建设”;2004年10月17日,曾庆红同志在视察新校区后说,为家乡有这么好条件的大学感到由衷的高兴,并亲切勉励学生好好学习,报效祖国;2004年1月24日,吴官正同志视察新校区后,对南昌大学建设成就给予了充分肯定;曾培炎、回良玉、韩启德、刘延东、罗豪才、张思卿、徐匡迪等领导也先后莅临我校视察指导工作。江西省委省政府领导十分关心、支持学校的改革与发展,一直把南昌大学作为江西高等教育的重中之重来抓。

    在中央领导的亲切关怀和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昌大人发扬艰苦奋斗精神,抢抓机遇,开拓进取,实现了江西高等教育史上历史性的跨越。特别是1993年和2005年学校两次成功合并,有力地促进了江西高等教育管理体制与布局结构的调整,使南昌大学不断迸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不仅结束了江西高等教育长期存在的无院士、无博士点、无重点大学的“老三无”的历史,而且实现了无国家级重点学科、无国家大学科技园、无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工程中心的“新三无”的新突破。目前,南昌大学成为了江西这块红土地上唯一一所省部共建的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正在为实现“科教兴赣” 、“人才强省”战略,服务江西在中部地区崛起,促进和谐社会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改革中发展 实干中跨越

    南昌大学坚持以发展为主题、以改革为动力,大力实施名师、名园、名牌、名星“四名”工程,大力加强内涵建设,推进二次创业,全面提升本科教学工作水平,努力创建一流的大学和培养一流的学生。

    (一)大力实施“名师工程”,提高师资队伍素质

    高水平师资队伍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保证。南昌大学大力实施以师资队伍建设为主要内容的“名师工程”,努力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制定和实施了《南昌大学关于实施“名师工程”的意见》,成立了高层次人才工作办公室,启动了杰出人才引进计划,设立了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岗位和南昌大学“赣江特聘教授”岗位,鼓励优秀人才和优秀群体脱颖而出;实施了昌大“111”人才培养计划,鼓励教师进修、培训、攻读学位,师资队伍结构不断改善,总体上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业务精湛,学术水平高,充满活力。近三年来,该校双聘“两院”院士、引进博士、教授、聘任兼职教授等400余人,教师在职攻读博士、硕士学位的有345人,资助教师赴国内外著名大学或科研院所进修、访学等800余人次。学校专任教师中,有教授360人、副教授有623人;具有博士学位的360人、硕士学位的906人;有中科院院士1人,双聘院士4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6人、卫生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白求恩奖章”获得者2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一、二层次5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岗位2个,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人,省青年科学家28人,省高校学科带头人148人,省高校青年骨干教师149人,获省“高校教学名师”奖26人,享受国务院、省政府特殊津贴64人。学校“食品质量与安全” 创新团队入选为2005年度教育部“长江学者与创新团队发展计划”。

    (二)大力实施“名园工程”,改善办学育人条件

    校园环境和设施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基础。南昌大学坚持以改善教学、科研、学习、工作与生活条件为基本价值取向,大力实施以新校区建设和老校区改造为主要内容的“名园工程”,建成了占地5863亩的设施先进、山水园林、布局科学的现代教学园区。建设好了10大基础实验教学中心(其中8个被评为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6个专业实验室;构建了文献资源数字化、信息传递网络化、储存管理分布化、知识服务智能化的数字图书馆的基本框架,建成了多校区互联、覆盖全校、快捷实用的校园计算机网络系统,初步建成了一个技术先进、扩展灵活的现代教育技术支撑系统,率先在省内高校建立了网络教学服务平台、多功能电化教室集控系统和IP/TV转播系统;投资兴建了大学生活动中心、昌海楼国防生教学基地和中华正气龙、和平女神、贝莲等文化景观,校园文化氛围更加浓厚;实施老校区改造,使老校区面貌焕然一新,全校师生员工安居乐业、安居乐学。三年来,生均教学行政用房从9.78平方米增加到20.40平方米,生均宿舍面积从9.41平方米增加到15.51平方米,生均运动场面积从3.34平方米增加到6.26平方米,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从4303元增加到7106元,生均图书册数(含电子图书)从58.83册增加到83.5册,百名学生配计算机台数由14.2台增加到18.5台,百名学生配多媒体教室和语音教室座位数从38.1座增加到80.75座,均超过规定标准,学校办学育人条件得到全面改善。

    (三)大力实施“名牌工程”,提升学科专业水平

    学科专业是人才培养的重要支撑。南昌大学充分发挥并校后学科融合、交叉、渗透的优势,大力实施以“211工程”重点学科为龙头的“名牌工程”,确立了“强化优势学科、打造特色学科、培育新兴学科”和“重视基础专业、提升传统专业、做强优势专业、扶植新兴专业”的专业建设与学科建设相统一的发展思路,适时调整学科专业结构和布局,形成了文、理、工、医布局合理、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一批学科专业优势显现。其中,材料物理与化学、食品科学与工程被确定为国家重点学科,41个学科被评为江西省“十一五”重点学科,36个专业被评为江西省品牌专业,2门课程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新办了生物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制药工程、车辆工程等一批江西经济社会发展急需专业,学科专业水平得到显著提升。

    (四)大力实施“名星工程”,增强社会服务能力

    学研产结合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本质要求。我校大力实施以搞好科技开发和科技成果转让为主要内容的“名星工程”,按照“立足江西、服务经济、推进创新、加速转化”科研思路,以南昌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为载体,瞄准学科前沿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推进自主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鼓励教师进行科技创新,不仅提高了教师学术水平和教学能力,而且为促进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近三年来,学校科研经费持续增长。2005年科研经<

    热点新闻更多>>

      地址: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区学府大道999号办公楼三楼

      电话:0791-83969057 邮编:330031

      版权所有:betway精装 点击数:


      手机版新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