躬耕于三尺讲坛,他们是一群平凡可爱的人民教师。
倾听于一室小屋,他们是一群真诚可亲的心灵开锁匠。
奉献于一方天地,他们是一群善良可敬的光荣志愿者。
怀揣着一颗师者父母心, 友者关爱心,践行着志愿者的承诺,他们将这三类角色完美融合――他们就是获得2010年江西省红十字协会表彰的南昌大学心理健康教育志愿者团队。12月10日,记者有幸采访到团队中的几位老师,得以深入走进这个充满爱心的团队。
心理志愿:提供心灵帮助
兢兢业业、挥洒汗水,扮演好科学技术、文化思想的传播者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分内之事。然而,活跃在校园里的这个特殊群体,除了完成教学、科研工作外,他们还会在校内举行各种各样的心理方面的活动。
“你们目前的状况都是很正常的,只是暂时需要心理疏导,咨询中心会为你们答疑解惑。”这句话每天都要被这群心灵的开锁匠重复无数遍。他们会对很多大学生困惑的学业,职业生涯规划,情感等方面问题的进行疏导和解答。除了一对一的近距离沟通,团队中的老师们还会开通“绿色心门”心理咨询热线,免费开办心理咨询师培训,举办免费的公益讲座等。许多心理咨询者也都在这些老师的帮助下,成功的调节好了心态,解决了问题。
心理志愿:收获点滴感动
今年的夏天,抚州特大洪水给许多人苦难。第一时间,江西红十字协会安排了志愿者火速前去救援。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志愿者团队的李阳老师就在这支队伍里。
李老师回忆道,虽然当时大部分的灾民都已安全转移,但是,情绪却非常低落和消极。如何平复灾民心态是灾区重建家园的当务之急。天空依旧暴雨不断,他们依旧不停地奔走在灾民集合点,用志愿者们特有的积极、乐观和心理咨询师专业过硬的知识,帮助灾民重树起积极的生活态度。“改变能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这是这次救灾带给我新的思考。”李老师深有感触的说道。
在采访中,高老师感慨说,志愿工作在他的记忆中留下了太多的痕迹。去市区开展心理咨询,去社区做爱心家教,为受灾地区的儿童捐赠文具,甚至于前往监狱里为服刑人员做心理辅导。一次次动容的经历,一幕幕感人的场景,这个团队在无私的付出中也意外的收获了许多许多,令他们难以忘怀。
心理志愿:享受厚实人生
做好一份志愿工作,是在享受一种厚实的人生――“每个人都有两个我,一个是为了自己,一个是为了他人。所以自私的人的生命只有一半,只有那些既考虑自己又在为这个社会做贡献的人才能享有完整的生命。社会需要志愿者,每个人都有条件,也有必要成为志愿者。”在采访时,高老师反复强调希望用更多的实际行动来进一步倡导志愿理念,在精神上鼓舞更多的人去真诚自愿地参与志愿活动,而不是为了志愿而志愿,不是所谓的“被志愿”。“参与志愿,我们是在付出收获生命的另一种体会。”
在记者的采访过程中,几位老师依旧在不停地忙碌着。或为了下一场的公益讲座,或为了某一个前来“心灵有约”的学生――停不下的脚步,他们一直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