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学院教师张国功曾从事编辑出版工作十五年,但谁也不曾料到,他会递交离职报告,2011年回到母校南昌大学做一名教师,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与编辑出版学教学研究。从原点出发,最终又回到原点,张国功用自己的方式,开启教书育人的人生轨迹。也许是因为在象牙塔外工作多年的缘故,他带给学生的,不仅仅是书本上的知识,还有从事编辑工作时养成的严谨、规范的习惯,以及朴实而积极的人生态度。也许正是如此的教书育人与治学态度,使得张国功在中文系学生中有口皆碑。
张国功曾在自己的社交平台这样写道:“虽说青春渐行渐远,还有一身在校园外摸爬滚打多年而来的芜杂与纷乱,但一切归零,生活方式、职业生涯以及人生历程重新开始,我依然感觉到与享受着自己内心的年轻。做过一点点新闻,做过十五年的出版,而今我只想踏实地做一名教师。读书人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大概就是这些吧。”
看书、编书、写书、教书,书成了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校园,他将爱书的习惯不遗余力地在同学群体间推广。如果有学生借阅他的藏书,他从不吝啬,只是要求学生下次还书时写篇读后感一并交给他;在上完课后,张国功经常从自己家带来一些书,送给学生们阅读;业余时间带着学生参观书店、图书馆等文化机构,参加读书活动;组织学生到出版单位实习,热心推荐学生到出版社工作。除了数十篇论文,他撰写有《温情与敬意——一个出版人的编余零墨》《纸醉书迷》《长沟流月去无声——重温民国人与事》《风流与风骨——现当代知识分子其人其文》等著作。从这些书名,大体可以看出他的情怀。读书著书,充盈着他的生活。他正是用这样的方式,散播着一名教师对书的热爱、对学生最殷切的希望。
对于教学,张国功兢兢业业,认真负责。站上三尺讲台,他将知识和学问毫无保留地传授给讲台下的学生,严格要求之中又充满了对年轻人的宽容。他对学生的阅读书目与语言文字规范发起过调查,还虚心询问学生的课堂感受以及对他教学方法的意见,以更好的传授知识,及时认真地回复学生的每一个问题。他所做的一切,无一不显示对学生慈父般的包容和对学生读好书、好读书的期待。张国功还担任了中文166班的班导,既关心学生们的学习,又关心他们的生活。“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他的严谨、负责和对学生们的关心都被我们看在眼里,虽然身处异乡,但他让我们感受到父亲般的温暖。”这大概是对张老师最好的形容吧。
从编辑出版到教师,张国功始终秉持着文人的情怀,承担着读书人的责任。在他的教育、影响与帮助下,不少学子走上编辑等专业岗位,所带的研究生考上博士、进入高校从事教学研究,在各自的工作岗位有着不俗的表现,赢得社会的认可。他用自己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人民教师应该的责任与态度。“人文人”的称呼,在他的身上,显得格外亲切和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