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许杨教授的采访是在一个阳光晴好的午后开始的。许杨教授特别腾出时间接受采访,准备好材料给记者――没有想象中科研学者的少言和严肃,这位以科研著称的女教授始终带着平和的微笑,在短短四十分钟的时间里,让我们感受到了在科研之外的朴实、开朗和随和。许院长特有的人格魅力和亲和力让我们走近了这位南昌大学赣江学者特聘教授。
做人要诚实,做研究更应如此
作为我省第一位从国外学成回来的女博士,许杨教授对于自己在德国度过的七年半时光感触颇深。
1976年许杨教授毕业于江西医学院,1988年5月作为公派自费的进修生来到德国波恩大学微生物和生物工程研究所食品微生物教研室学习,随后又直接攻读了波恩大学生物学专业博士学位。七年半的时光记载了许教授异于常人的努力和艰辛:啃书自学、靠吃止痛片坚持着学习和做实验、躺在病床上完成博士论文……“在常人看来我是幸运的,孰不知,这种幸运是用多少艰辛甚至是痛苦才换来的呀!”
从医学专业到食品微生物专业的转换使得许教授的求学之路多了一份艰辛和汗水,同时也让她充分认识到了学科交叉的重要性。“学科交叉很重要,不同学科间是有联系的。学习到的知识,在人生中也是很有用的。”
谈及自己对待科研的看法,许教授坦言,科研有时就是需要德国人那种严谨到有些死板的精神。“比如做菜,中国人的菜谱上写的是盐少许,而德国人的菜谱上则会标明几克。”“做人要诚实,做研究更应该如此。不懂就是不懂,要勇敢的说出来,研究需要执着。”许教授用这样两句话描述科研工作对自己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影响。
对于许多对科研不太了解的人而言,科研是枯燥而乏味的。“研究的时候可能会有瓶颈,有时做了很多次实验都没有成功,但不会放弃,自己放松调节。”许杨教授的爱好有很多――唱歌、游泳、跳舞等等,高中时候还打篮球,懂得生活的许教授甚至还养了一只小狗。这样一位多才多艺的科研学者真的大大超出了记者之前的预期。
在聊科研的同时,许杨教授也提醒在校大学生:不要死读书,读死书。应当学会高效率的学习和工作。
是教书人,更是育人者
拥有诸多荣誉和学术成就的许杨教授在工作中是严谨的、执着的,而在日常的教学和生活中,许教授也是一位特别有亲和力和感染力的老师。
以往每一年,许杨教授都会带她的学生出去玩,现在学生们出去玩会给她制作一个电子相册。“和学生在一起很快乐,感觉自己很年轻,觉得学生们很可爱,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虽然他们有时候会犯错,但这都是正常的。”而如今,桃李成蹊的许教授每到逢年过节都会收到学生的短信,她觉得很快乐。
许教授的亲切和关心并没有影响她对学生的严格要求。每周许教授都会和学生开交流会,大家相互交流自己的实验进展或者是多了那些论文,有什么体会。她要求学生做成PPT展示,还会进行讲评。经过几年锻炼,很多学生的口才和演讲有很大提高。硕士生的论文她一般都要修改三到五遍。
在许杨教授的观念里,“老师不仅是教书,更重要的是育人。”
自1995年11回到祖国,许教授便扎根于江西这片红土地。对自己的这一举动,她从未感到后悔。因为从她出国的那一天起,就一直准备着学成之后回来报效祖国,所以在她的研究课题中,不少都是与中国、与江西有关。 “这些年我虽在海外学习,但时时刻刻都感受到江西人民的关怀……”
回国后,许教授又继续从事用免疫学方法对大米中的黄曲霉素进行测定分析这方面的研究,并根据江西属于我国南方温暖潮湿地区,食品容易受到真菌毒素的污染这一特点,亲自率领几位研究生,把我省对真菌毒素的研究开展起来,通过这方面研究促进我省与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的合作,得到他们的关注与支持。
回国13年来,许教授先后主持并完成了1项国家“十五”科技重大专项“食品安全关键技术”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课题和7项省部级课题,目前正在主持1项国家863课题、3项省级课题,1项省科技厅重点课题和2项南昌大学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项目,参与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
人生之路,许教授默默耕耘,漫漫行程,从这片国土到那片国土,最终她又将自己的事业依托在江西这片红色的热土上。在与记者交谈的这一段午后时光结束后,许教授又将赶往下一个工作地点,而她留给记者的,是她微笑亲和的面容和执着科研背后的可敬。
许杨教授介绍:
女,1951年4月出生于安徽省枞阳县(市),1976年毕业于江西医学院,1995年5月获德国波恩大学理学博士学位。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国家重点学科食品科学学科带头人,现任南昌大学中德联合研究院院长。兼任中国营养学会第六届理事会理事,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第四届理事会理事,中国微生物学会微生物毒素专业委员会委员,江西省营养学会第四届理事会副理事长,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委员。
许杨教授的主要研究方向为微生物学和食品生物技术。主持并完成了1项"十五"国家重大专项"食品安全关键技术"课题(子课题)(国家科技部,真菌毒素胶体金免疫层析快速检测试纸条的研制),1项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复合扩增短串联重复序列银染检测DNA分型试剂盒的研制),4项省部级课题(抗幽门螺杆菌鸡卵黄免疫球蛋白的研制、抗幽门螺杆菌牛初乳免疫球蛋白的研制、检测食品饲料中赭曲霉素素A的ELISA试剂盒的研制、"瘦肉精"胶体金免疫标记快速检测试纸条的研制 ),1项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抗幽门螺杆菌乌骨鸡IgY免疫保护的研究)。目前正在主持1项国家自然基金课题(红曲霉的桔青霉素合成候选基因的克隆及部分基因的功能分析,批准号(30460006);1项教育厅食品科学重点实验室项目"橙色红曲霉的桔霉素生物合成基因CSB2的克隆及功能分析"(赣教技字[2005]08号);1项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课题(国家科技部,复合扩增STR短串联重复序列系列DNA分型试剂盒,立项编号:03C26213600390),1项省科技厅社会发展攻关项目(抗龋病牛初乳免疫球蛋白的研制)和1项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用RAPD技术获取与红曲霉中产桔青霉素性状相连锁的基因)。在国内外专业核心期刊上发表文章70余篇,其中4篇发表在SCI期刊源杂志上。
"特异性鸡卵黄免疫球蛋白的研制"荣获2001年江西省技术发明 二等奖。署名次序第一。"双歧杆菌新工艺添加剂的研制" 荣获1997年江西省科技进步三等奖。署名次序第三。2003年被授予"留学回国先进个人",荣获"留学回国人员成就奖"。
主要学术论著
黄曲霉毒素分析方法研究进展
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分析方法的现状
基因芯片技术及其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
CSF1PO、TH01和TPOX复合扩增系统的研究
橙色红曲菌液体发酵产桔霉素特性的研究
红曲霉SAGE文库中双标签的制备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