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大江网刊登了我校附属医院救援队队员从战地发回的日记,全文如下:
大江网讯:记者张愉报道:18号,离汶四川地震已过去了整整六天,我们的救援队也已在四川灾区连续奋战了一百多个小时。今天凌晨,我们又收到在救灾前线的江西医疗工作者及消防特警们利用宝贵时间通过网络、短信发回的文字及照片。
下列图片为: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抗震救灾医疗队的孔蕴源今日(18日)清晨发回的图片,图为医疗队在四川省广元市青山县关庄镇救治伤员。
5月17日晚23时,南大一附院的黄跟东、段满生、徐英医生连夜为伤员清创
5月17日晚,南大一附院的万力、徐英为伤员清创
余震中继续手术
广元市中医院的条件比较艰苦,平常他们没有条件开展这么多复杂手术,手术间也只有4个,手术护士5名,一般只能同时开展2台手术。这里余震也比较多,1天能感到的就有近20多次,昨天下午发了4次较强余震,手术灯不停的摆动,有人喊“地震咯”。从本是危房的6楼手术室看下去,很多灾民都在向空地跑,但是我们在台上手术,不可能丢下病人逃生,大家互相看看,又回到位置上继续手术。晚上再发余震,大家谁也不说话了,都好像在自己单位工作一样平静地继续手术。(南昌大学一附院医疗队汪阳)
关庄受灾情况
同事终于相逢
今天(5月17日)有些闷热,天气阴沉。早上接到我院在官庄镇撤回的同志们,他们又黑又瘦,满眼血丝,头发蓬乱,披着满是泥土的军大衣,身上有难闻的汗味。大家见面都热泪盈眶,女同志互相抱头痛哭,男同志互相拥抱,眼泪无声流淌,这是大家解脱压力的最好方式。每个人握手都特别用力,拥抱都不愿分开,就象是几十年没有见面的老友,更象几天前那种当地居民灾后看见亲人景象,这种感觉难以言表。与大部队汇合后我们5个人心里踏实多了,有了主心骨,有这么多战友在一起还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呢。(南昌大学一附院医疗队汪阳)
图为南大一附院副院长张剑在诊治伤员
来这里就是吃苦
我们把他们带到驻地,端上稀饭、馒头,他们已经3天都没有吃过这么好的饭了。安顿好刚回来的同志,我们立即赶往医院,今天还有大量病人在等待手术。这几天连续工作,每天要在手术室待18-20小时,大家体力消耗都很大。从南昌出发以来大家没有睡一个好觉,虽然很疲惫,但工作热情很高,一台接一台地干。与刚到这儿光做截肢手术不同,这两天我们开展了比较复杂的骨科手术,昨天有脊柱手术2台,肢体复位固定术4台,神经外科也做了椎管减压加手术。这些病人中有一名木鱼镇中学教师,为抢救学生被墙压伤致胫腓骨骨折,马勇主任知道他的事迹后,不顾已经连续工作16小时,已是深夜,为其手术,直到凌晨2点才结束手术。马主任总是告诫大家“来这里就是为了吃苦,不要怕累,比起前线的同志,我们的条件算好的。”(南昌大学一附院医疗队汪阳)
营地住宿情况
我们久违了的笑声
到了灾区,大家心情一直很沉闷,心里想着的就是快点,再快点,救治伤员。昨晚,在沉闷的气氛中终于让大家开心了一回,张庚华同志说他儿子叫了第一声爸爸。我们大家都为他高兴,这也是苦中求乐吧。后来大家一问,才知道他儿子才一百多天,这么小怎么会叫人呀!大家捧腹大笑,说听到他有幻听,把小孩子呀呀学语认为是叫爸爸。(南昌大学一附院医疗队汪阳)
江西赴川抗震救灾特警
九江特警在灾区搬运物资(九江特警的所有文字和图片由傅京、郭江宁提供)
为奔赴下一个执行命令的地点,大家整理装备
蜷着睡觉的战友让我自豪
5月14凌晨4点30分,我们九江特警70人和省内兄弟单位的的特警、消防队员一起,登上了东方航空公司江西分公司的空客320,飞往四川成都。6点15分,飞机顺利到达双流国际机场,走下飞机,只见机场跑道上排满了飞机,还有许多运输物质的车辆在有序地忙碌着。
10点40分,我们和来自河南、河北、福建、上海等地的共2400多名特警分乘60多台车辆陆陆续续奔赴都江堰。出了成都市区后,沿路开始看见灾难后的场景,到处都是断壁残垣,特别是路边的农房,几乎没有一处是好的。
我们的车队行进的很慢,很多沿山公路都被山体滑坡的泥石所挡住,有许多军人在疏通。晚上19点20分,天几乎黑下来了,我们才到都江堰市郊,因整个市区的水、电都没通,我和战友们都在车里待命。晚11点多,找到一个可以发电的加油站后,我忙着为手机充电,把电板充好后已是15日凌晨2点15分了。
看着蜷着身子靠在座位上以及在路边睡着的战友们,我的心里油然升起一种自豪感,我们跨越千里执行救援任务,这是党和人民对我们的高度信任,我们现在虽然很困难,但和那些深受地震灾难的人们相比,这些困难又算什么呢?我们要尽快赶到他们身边去,去救他们出来!(江西省九江市公安局特巡警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