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7月26日,今视频客户端以《南昌大学十余支暑期大思政实践队奔赴多地练本领》为题报道我校十余支暑期大思政实践队奔赴多地开展实践活动,磨练本领。详情如下:
在国家硅基LED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新质生产力赋能发展;在于都长征渡口追忆红色革命史,感悟思想伟力;在千年瓷都景德镇体会文旅交融,助力乡村振兴……
2024年暑期,南昌大学团委组建十余支“牢记嘱托强国有我 行走赣鄱感恩奋进”暑期大思政实践队,设置实践活动任务清单,分赴南昌、上饶、景德镇等地,以“学、讲、研、践”等形式开展学习实践,引导青年大学生上好“行走的思政课”。
推动产学研融合
“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为进一步深化产学研用结合,南昌大学团委组织学生骨干前往南昌大学工程训练中心、国家硅基LED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开展实践研学。在工程训练中心,南昌大学党委书记罗嗣海现场为实践队员讲授微党课,鼓励同学们在实践中奉献社会,成就自我。
在国家硅基LED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实践队员聆听江风益院士19年“追光”之路的动人故事,并从中感悟产学研用创新之路。“江风益院士‘多发光,少发热’的科研精神使我备受鼓舞,我们作为南昌大学青年学子,更要将科研做在赣鄱大地上,把成果留在希望的田野上。”实践队队员程伊萍在参观途中有感而发。
追忆红色革命史
于都河畔,长征渡口,形如风帆的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碑巍然矗立。南昌大学旅游学院社会实践队赴于都开展暑期大思政实践活动。实践队员们走进文物“羊皮袄“背后的故事,聆听老党员讲述红军的报国事迹,看望了《长征第一渡》中英姑的原型人物红军烈士遗孀段桂秀,共同追忆长征的峥嵘岁月,感悟伟大长征精神。
实践过程中,南昌大学朱虹教授为实践队员们讲授了一堂别开生面的思政课,“我们要用好红色资源,拓宽育人渠道,使之成为教育人、激励人、塑造人的大课堂。”
依托于都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实践队员们结合专业特色,在长征渡口开展志愿讲解服务,为游客们提供“一站式”服务,用青春声音讲好长征故事,以青春血脉传承红色基因。“通过讲解,我好像看见了浴血奋战的革命岁月,看见了矢志不渝的革命理想,看见了红色基因的代代传承。”实践队队员杨艺凡深有感悟。
南昌大学学子走在红土地上,将思政育人大课堂“搬到”社会实践大舞台中,在“行走的思政课”中坚定理想信念、补足精神之钙、锤炼过硬本领,在善做善成中担当奉献。
探寻乡村振兴
南昌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踏迹寻踪·寻千年窑火”走进陶阳里历史文化街区,探访老街区的变迁、老技艺的传承。
拉坯、修坯、勾画、上釉……在陶艺工作室内,实践队员们开展陶瓷技艺研学,在陶瓷制作中切身感悟匠人精神。“亲手制作陶艺真的很不容易,每一个步骤都需要反复琢磨,一不小心还容易捏坏。”实践队队员黄有为分享道。
通过实地走访调研,陶阳里历史文化街区乡村振兴画卷徐徐展开:调研先行,科学规划,下绣花功夫修复;守护技艺,吸引老匠人入驻,推动老手艺传承;文旅融合,挖掘、激活传统文化资源,推动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实践队队员们依托学科专业知识,撰写调研报告,为陶阳里陶瓷产业提出战略性建议、可行性措施。
此外,公管政策与管理学院“行走赣鄱,文旅新村”实践队发挥专业特长,积极为乡村心理健康事业发展建言献策;软件学院“青春·梦想”借助少儿编程,在井冈山毛泽东红军小学给当地小朋友们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思政课;第一临床医学院“硕博筑梦医路,助力乡村据兴”社会实践队19名本科生及硕博研究生奔赴铜鼓,延续六年义诊活动;第二临床医学院“红医筑梦”社会实践队在龙头山革命烈士纪念馆倾听亲历者讲述红色历史故事,感悟伟大革命精神。
原文链接:
https://share.jxgdw.com/share/media/e056c075db9e18590b5bcc0be7b90f26
编 辑:王庚有
责任编辑:程慧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