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你最想拍的,不跟青春过不去。 ―李玉
世界这么精彩,我舍不得去睡觉。 ―方励
南昌大学学苑影展自十二月一日开幕以来,已经吸引了一大批国内外知名导演制作人来昌交流,将他们的妙语、将他们精辟的思想留给昌大的学子。《苹果》、《观音山》、《二次曝光》导演李玉及她的搭档著名的制片人方励先生也一起接受了我们的访谈。他们的故事带给我们的不应只有感动,而更该是思考。
每一次转身都在乎喜欢:李玉
“红凤凰、粉凤凰,红粉凤凰花凤凰。”访谈间主持人不经意间说出的一句绕口令,李玉导演即自然而然的接上。这一种默契,这一句只有主持人们才常练的贯口,让人们看到了主持人与李玉导演会心的共鸣,也提醒着早年,李玉,还是一位优秀的主持人。
从十六岁当主持人开始,李玉经历了90年代转身纪录片导演,又到后来纯粹的电影导演。李玉经历了几次转身,一直到今日创作风格、创作团队的稳定。她,一位在记者眼中知性女性形象的导演,一直在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每一次转身都在乎喜欢。
其实在谈到自己的这几次转变时,李导却给了否定的答案。她不愿用转变来形容,她认为这一切都只是外部的技术手段、表现方式变了,而自己所要表达的自己喜欢的东西没变。最初做新闻时,就因为老想表达自己的东西,而做新闻这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她选择了纪录片,当纪录片也拍到一定时候,她就彻底选择了电影,用虚构代替真实,用虚构来表现自己喜欢表现想要表现的。
很多人都说李导的片子走的是文艺范,但其中也有不少谈及偷情、风月的东西,对于这些看法,李导开起了玩笑:“文艺范也分重口味和小清新,都世界末日了,就不分范了。自己想做的故事就是这样的事,是通过黑暗去寻找光明。”
李导,“不断选择,做着自己的喜欢。”当提到大学生短片创作时,她也依旧这么鼓励同学们。她举了现在一些并不算大的小孩很小的年纪就拿着DV去拍爸妈为例子,来这样鼓励大学生创作:“去拍你最想拍的,要着急,不跟青春过不去,爱电影,从现在做起。”
接受采访的李导一直笑容满面。是啊!做自己喜欢的事,又怎么会不欣慰不开心呢?
打动自己,然后打动观众:方励
李玉导演接受采访时,总有一声爽朗的笑声从她身边传来,被称为成功女人背后的男人、著名的制作人、李玉导演的黄金搭档方励也一同参加了访谈。自称是这次学苑影展的“始作俑者”的方励对于大学生创作、大学生们对电影事业的热情很是欣喜,这位南昌大学的老朋友,对于电影也有着独特的见解,也有着自己的喜欢。
“做悲剧不是为了重复悲剧,而是让观众感受到一个痛,有比自己的痛还痛。”方励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他和李导合作的几部片中留给人的有思考,也有心中隐隐的触痛。他用创作的方式表达了自己对电影的态度。
从另一个方面触及方励创作电影的深层源动力。绕不开一个喜欢、一个愿望,他说电影就是拍给所有人的,是为了分享给更多朋友们看的,所以做电影如果连自己都打动不了,那还有什么意义,要先打动自己,才能打动别人。由此可见,能打动自己的,那必然是自己喜欢的,也必然会让观众喜欢。
对于大学生创作,方励也提了自己的看法,他为大家描述了刚进这行时做一部赔一部的状况,每天风餐露宿,但是很快乐。看着自己的汗水、才智一步步的走上银幕最后打动观众,那才是开心的。而对大学生来说,不要急于去得到什么,先找到自我,找到自己喜欢的东西,坚持自己,反到可以赚钱,反到可以成功。
就是这样,坚持了自己的喜欢,打动自己,然后打动观众。

“奇葩”组合来自共同的情感
合作已近9年,方励说自己从未看过李玉的处女作,李玉说没问过方励一个字片酬方面的事。这是怎样的情感?又是怎样的合作,会让李玉导演在接受采访时说自己和方励是“奇葩”组合?
对于电影,同样的喜欢,同样的源动力是两个人一同合作至今的基础。方励用三个共同来表明了自己与方导的合作,共同的创作欲望、共同的电影观念、共同的思维方向,电影制作不是闭门造车,他们两个会用好的点子不断的刺激对方,两个人合作时节奏可以非常同步,复合程度可以达到百分之八十。可见这是多年来养成的默契,也是两个有共同理念的人才能达到的境界。
这其实也是一对不同年龄阶段人的最佳组合。优势互补,也成就了这对“奇葩”组合,方励说自己年长于李导,去过和了解全世界各地风情,有很多的历练经验,而这些有时候可以提供给李导很多点子。而李导也很感激方励,特别是他可以给整个团队信心,可以让自己在对观众有信心对市场没信心的时候给自己动力、给自己信心。就是这样的一对组合才能拍出那么好的电影。
拍自己想拍电影的李玉碰到了因世界精彩而不舍睡觉的方励,共同的情感、共同的做自己喜爱电影的理念。成功也就是理所当然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