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学生记者何婵)用文字搭建与现实平起平坐的世界,用语言展现文学的意义和价值。4月18日晚,知名评论家、时代观察者熊培云老师做客我校第163期“前湖之风”周末讲坛,与在场学子共同探讨文学与人生,分享生活中的理性与诗意。
本期讲座自宣传海报张贴出后,就备受同学们关注,咨询电话络绎不绝。周六讲座现场,离报告正式开讲还有半小时,现场便座无虚席,偌大的场地到处挤满了前来聆听报告的师生。据了解,观众中不仅有本校的同学,更有甚者是从市内其它高校闻讯赶来的,聆听他对文学与人生的感悟。
生活艰辛不能动摇文学梦
讲座伊始,熊培云向大家介绍自己出身于江西农村家庭,长大后第一次离开家乡到过最远的地方便是省城南昌,因此他对英雄城有着特殊的感情,而这次有机会重回南昌开讲,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他谈及,少年时,由于家庭经济拮据,他很难有机会接触到文学,书是当时梦寐以求的奢侈品。但无论生活如何艰辛,他对文学的梦想不曾动摇、热爱之情从未减退。这一切都只源于他对文字、对文学的痴迷,对梦想的执着。正是因为这份热爱,才有了熊培云身上的坚毅与果敢,直到现在,他还在用行动和言语向社会传递这样的精神。
用文学书写酸甜苦辣
八十年代初期,改革开放刚刚起步,整个社会从封闭渐渐走向开放,各种新思想、新事物影响着那个年代的人们。熊培云说,不同环境孕育出不同文化,那时诗歌很是流行,他也跟随着这股潮流,独自成立了一个诗社。徜徉于书海之中,挥写心中感慨,这一切都让他感到满足、惬意,因为熊培云正在从事自己热爱的事情。从他的言语中,我们可以深切地体会到熊培云对文学的热爱。
他坦言,去遥远的北方上大学,让他感受到了来自陌生与寂寞带来的惶恐与压抑。“路迢迢,百转遥遥,校园是天涯。”熊培云用这句话表达了他的失落与悲伤。正是这种得与失、喜与乐、悲与苦的历练,他才不断成熟、不断进步,最后实现了人生的蜕变。
文学创作融入理性
现实生活与文学作品的关联与区别?这是熊培云当下思考的人生主题。不管遇见什么题材的文学作品,他都会用一种审视与反省的眼光去阅读,然后结合到当时的社会环境思考,最终上升到人民、社会、国家的角度去理解。同时,他也在不断寻求一种表达自我的理想创作方式,将个人对社会的感触和思考用文字表达出来,展现给读者。
“能让知识分子安生立命者不外乎三样东西:知识、独立、追求,即:人们对美好生活、社会进步与人类福祉的向往和奉献。”在两个小时报告中,熊培云以他平和、温润的话语打动着在场观众的心灵,他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诠释着文学与人生的内涵。
畅谈文学,漫漫人生路。豁然开朗的态度,自由惬意的人生,将文学与生活相互融合,人生如此,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