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tway精装 主办
  • 雨望清明
  • 作者:罗雯、王睿摄影:罗雯、王睿
    点击数:
  • 发布时间:2018-03-30字体:[
  • 本网讯(学生记者罗雯、王睿)春分后十五日,万物生长此时,洁齐而明净,故谓之清明。

    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的清明节与中华民族有着难解的渊源。大部分人只会简单地把清明与祭祀扫墓相联系,但清明的意义可不是如此简单。它在历史推进中融合寒食节和上巳节,形成了以祭祖踏青为核心的现代节日。

    从文化起源上来说,它起源于遥远的周代,在那时它还是古代帝王将相的墓祭之礼。春秋战国时期,为纪念死于大火的晋文公的忠臣介之推,此节日发源地的人们在这清明前两日(现今为一日)息火闭灶(即寒食节),以示缅怀。

    从生活娱乐上说,此时恰好接近于我国古代的上巳节。在上巳节,古人通常会走进水岸,折柳沾以春水拂身,用春水洗尽旧垢,以示新气象。除此之外,人们着春服,去到山水之间踏青游玩,也会以诗起兴,曲水流觞。荡秋千、蹴鞠运动、放风筝、插柳等都是人们在此时节的习俗。清明节逐渐融合上巳节的内容,形成了现代意义上的清明节。

    同时,这也是春耕的开始。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清明对农业活动有着重要作用。农谚有“二月清明后下种,三月清明前下种”。清明时节,泥土进一步湿润,气温回暖,是农作物生长的关键时期。细雨朦胧的南方水田里,老牛不紧不慢地翻开新土,农人手捧幼苗把它们缓缓放进泥土中央,整齐划一,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从饮食文化上来说,清明时节除了有如青团之类的时令食物之外,还是采茶的一个重要时节。此前之茶称之为明前茶,其茶芽嫩味柔,其著名的有采自浙地的西湖龙井,享誉内外。清明还与酒有不解之缘,相劝一杯寒食酒,更胜寒春一貂裘。千古名句“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更给有着2500年历史的清明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当然,清明节的重要意义还在于缅怀思亲,纪念故去的亲人。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节祭祀就像诗中描写的那样,夹杂着人们在细雨中的生死思考。

    虽然如今的清明节的祭祀色彩不再特别突出,但在受传统中国文化影响的人们眼里,似乎“死亡”是个很可怕的问题。更多的国人特别是老年人不愿意谈及死亡,就像白岩松所说的一样,“中国从来没有真正的死亡教育…”大人对“死”这个字眼讳莫如深;我们从小就被告知“死”是不能乱说的话。但是岁月流转,青春壮年中年一个个的过去,我们还是得面对人生的一个大问题“死亡”。

    其实,我们本不必要害怕,因为从我们诞生开始,我们就在“死神”的陪伴下成长。德国哲学家马丁·海德格尔曾说:“我们过的每一年、每一天、每一小时,甚至每一分钟,都是走向死的过程。”既然我们人生就像一条单行道,我们只能马不停蹄的赶向我们的终点,那么我们终有一天也将面对“死亡”,所以何须过度的害怕?

    相反,“死”可以激发我们内心对“生”的欲望。这个“生”不是简单意义上的肉体存活,而是追求中国古代《道德经》里说的“死而不亡者寿”的向死而“生”。

    人的精神不倒,肉体死亡精神也不会消失。雷锋去世,但是雷锋精神永流传;鲁迅逝世,但是他叫醒了处于“愚昧”状态的中国人;霍金逝去,但他的工作和成就的影响将会持续多年。 他们的逝去更像是另一种意义上的“生”,就像《寻梦环游记》传达出来的“死亡理念”: when there's no one left in the living world who remembers you,you disappear from this world(当这个世上没有任何人记得你时,你将彻底消失)。

    墨西哥的著名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奥克塔维奥·帕斯认为,死亡是墨西哥人最钟爱的玩具之一,是墨西哥人永恒的爱,他们调侃死亡、爱抚死亡、与死亡同寝、庆祝死亡。如果我们也能这样“温柔”地对待死亡,也许能在生命中少很多困惑或焦虑。我们温柔对待人生的谢幕应如温柔对待我们自己一样。

    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活在我们心中,肉身虽死,精神长存。所以我们何须过度悲伤?

    杨柳岸,南风起。中华文化的传奇仍在继续,一脉相承的清明节文化也时时在引导着山间及青山外的游子念祖思宗,继承家风,彰显国风。世间人来人往,我们不必太执着于生死,因为只有人的对人类社会的真正价值才能使其生命无限延长,纵使千百年后人精神也不会灭亡。

    清明,打烟雨中走过的清明。


    热点新闻更多>>

      地址: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区学府大道999号办公楼三楼

      电话:0791-83969057 邮编:330031

      版权所有:betway精装 点击数:


      手机版新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