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学生记者徐丽旭、蒙佳慧)5月17日上午,著名学者陈平原教授莅临我校进行学术讲座,讲座题目为:《现代中国文学视野中的“学堂”》。江西发展研究院院长黄细嘉主持报告会。
“学校、报章、演说”,陈平原从传播文明三利器讲起,“用故事来讲述历史”,结合现代文学作品,讲述一百多年来学堂的故事。
陈平原首先介绍了现代文学作品对中小学的描绘,他以叶圣陶的《倪焕之》、鲁迅为柔石所作的《为了忘却的记念》和《早春二月》等为例证,讲述了在五四时期爱国主义思潮影响下,师范学堂的青年下乡担任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救国的报负。他认为师范学堂青年担任中小学老师对于泛传播五四新思想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大学与文学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陈平原教授从战争中的大学、西南联大、北京大学三个角度,重点探讨了文学想象中的“大学校园生活”,以及其所投射的时代思想变迁。在战争中的大学方面,陈平原教授坦言,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涉及大学生活的中国小说数量很少,且艺术水平不高,加上当时大学生仍然是少数群体,大众对大学知之甚少,导致文学作品中的大学样貌与大众的认知相去甚远。
在谈及西南联大时,陈平原教授赞扬了钱钟书先生的《围城》和鹿桥先生的《未央歌》。他认为这两部作品代表了“大学叙事”两个侧面——现实的以及批判的,理想的以及诗意的。最后陈平原教授又重点谈及了文学中的北京大学,介绍了 “政治的北大”和“学术的北大”之间的纠葛。在北大的校园里,一直涌动着文化的激流与政治的漩涡。陈平原教授表示“这两个北大,在我看来都是真实的,也有其合理性,就看你如何叙述,怎样阐释。”
在最后的问答环节中,陈平原教授和师生就相关问题进行讨论,碰撞出思想的火花。
“这场讲座让我感受到看问题需要拥有广阔的眼界和立体的思维。而面对回报周期较长的人文学科,做学术也需要怀有坚定与耐心,作为在校生的我们仍需努力”,15级汉语言文学专业廖畅畅同学说道。
人物简介:陈平原,系文学博士,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先后出版《中国现代学术之建立》《作为学科的文学史》《抗战烽火中的中国大学》等著作三十余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