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tway精装 主办
  • 我愿意为华语电影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 作者:张全洋 周易 摄影:张全洋 周易
    点击数:
  • 发布时间:2012-12-09字体:[
  •      
     
     
      12月7日,南昌大学电视台演播厅引来这样一位嘉宾,她是台湾的“电影教母”焦雄屏。专访录制前,她亲切地和主持人交流,她提到在学院影展这些天自己像是坐在云霄飞车上一般忙得不得了,但是此刻却感到轻松。松懈下来的焦雄屏让人感到这位创造了大量经典影片的“女强人”柔软的一面。
                   
               与电影的邂逅
     
      身为美国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广播电视电影硕士、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电影博士班候选人、“台湾新电影教母”的电影界才女的焦雄屏,最初的专业却是新闻,“在我那个年代,没有人学电影,也没有人想真正以电影作为自己终身的事业。我最初接触电影,是因为当时正在帮《世界电影》做总编辑,那时这家杂志的几乎所有事情全是我一个人包办,没想到,电影竟成了我终生为之奋斗的事情”。 
       
      到美国留学深造以后,她发现原本实用有趣的新闻学,一旦上升为传播理论以后,竟然变成了一堆或螺旋或四方的模式,枯燥乏味。不耐地读了一年,焦雄屏决定转行。她至今记得当年传播学院的院长秘书,一位善良和气的灰发老太太,只叫她填写了一张表格便顺利帮她转到电影专业,“全程只花了五分钟,现在想想太荒谬了”,焦雄屏打趣地说。但从此以后,她的生活因电影而精彩纷呈起来。透过电影,焦雄屏的事业编的更加宽广,生活也有了很大改变,原本不是很用功读书的她,学习对其产生了很大的动力。
      
               风格:追求多元
     
      《蓝色大门》、《听说》、《白银帝国》、《阮玲玉》、《观音山》、《十七岁的单车》,焦雄屏尝试着各种类型风格的电影。她表示任何类型的影片都愿意去挑战,包括自己也投身于纪录片创作中。她不会将自己与华语电影隔离开,而自己也愿意为华语电影贡献绵薄之力。“电影是火车头”,它需要吸取更多的能量,,才能不让华语电影被好莱坞的影片所淹没。
     
      在访谈的过程中,焦雄屏提到《蓝色大门》成为了一个里程碑,它带动了台湾文艺电影的发展,并且直言不讳地提到电影《女朋友男朋友》与《蓝色大门》之间相似之处太多,此刻的焦雄屏像是一个为自己孩子感到骄傲的母亲。
                       
              电影:承载文化而不仅仅是金钱
     
      焦雄屏强调电影中文化的重要性,并表示隔绝和封闭对于文化来说是最不好的。也许有这样一种东西,它可以承载厚重的文化,并以一个较为轻松,更让人容易接受的方式将文化传播出去,而那就是电影。
     
         电影是一种艺术,是高贵的,是不求名利、不求发达,真正要拍自己的东西,那种才是坚持的高贵,“我觉得一些导演太追求票房和商业化,总是不太好的”。
                              
                          两岸电影:需要交流
     
      由于意识形态和认识感间的差异,同一部电影在大陆和台湾的票房却不尽相同,这是两岸存在某个程度上的文化差异,大陆电影与台湾电影之间需要相互学习、交流。
     
        “我不认为我是局外人,我愿意为华语电影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同时我也希望大家不要戴有色眼镜,共同帮助华语电影成长,增强华语电影  在世界上的竞争力,让华语电影有自己的一席之地,不要被好莱坞淹没”。
     
      焦雄屏一直身处两岸三地电影文化交流的前沿,曾长期撰写专栏评述中国电影,也为张艺谋、陈凯歌影片的国际推广出力。她为王小帅监制的影片《十七岁单车》获得了柏林电影节银熊奖。而身为两岸电影交流委员会、电影基金会的委员和董事,她频繁往返于大陆与台湾之间。焦雄屏说:“大陆电影现在处在突然的高峰时期,我觉得是受文化大革命文化禁闭的影响,大陆的人现在就像处在谷底,想要对外界有进一步的了解,这就促使了大陆电影事业的迅速膨胀发展,但电影的品质和文化视野则非常不好,比不上好莱坞和香港。”
     
      她在一次访谈中曾指出,大陆、香港、台湾三地电影讲故事的方法都不一样。文化和传统的不同体现在电影合作上。比如大陆近年来和香港合拍了许多影片,但是香港的观众可能会觉得节奏太慢,而且暴力、黑社会的情节都有所减弱,在叙事上太过于收敛。然而大陆的观众可能觉得香港腔的普通话听起来不伦不类,而且越来越多的娱乐性强的元素,也使大陆影片失去了原本质朴的特色。然而她也表示这是在融合的过程中必经的磨难,电影合拍从本质上是一种文化的融合。电影人应该更有信心,努力实现优势互补。焦雄屏认为文化上的差异,以及政策上的规定,让合作有偏向,例如大片泛滥,题材千篇一律,在磨合时太小心而走上非常狭窄的道路。但有此先例,焦雄屏对两岸合作仍是抱极高期望,“台湾的人文关怀,对伦理的重视,跟香港电影的浮夸气氛不一样。有内地丰厚的制作基础,互相影响下会带来更新的电影。
     
                             微电影:民主化的放映
     
      微电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扩张,对于那些对电影充满热情的普通人来说,这成为圆电影梦的契机。
     
      焦雄屏表示,微电影的出现其实是电影宣传工具民主化的反映,电影工具的廉价性,使得电影创作变得不那么遥不可及,并且创作中表现出一种年轻化。但她同时也对微电影简单模仿主流电影的现象表示担忧,她说:“如果微电影能够跳出这一怪圈,其实是可以为电影的发展做出一种补充的。”
     
         “政府应加强对文化教育的提升,培养学生多元化品味,多创造一些机会,使学生从不同层面认识电影,并加快应是专科系统化的建立”, 焦雄屏在谈到对学生的电影教育时说。
     
       焦雄屏,台湾资深电影人。祖籍山西高平,1953年生于台湾台北,1995年毕业于台湾政治大学新闻系。美国得州奥斯汀分校广播电视电影硕士,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电影博士班候选人。1981年返台,任国立艺术学院专职讲师,为《中时晚报》撰稿及《联合报》专栏影评人。为台湾新电影作了理论上的论述与介绍 。1989年与邱戴安平合作创作电影剧本《阮玲玉》Actress由关锦鹏执导搬上银幕。该片获第二十八届台湾金马奖评审团特别奖、第十二届香港金像最佳女主角奖等5项奖、第四十二届西柏林电影节最佳女演员奖等。著有《焦雄屏看电影――台湾系列》、《焦雄屏看电影――好 莱坞系列》、《香港电影风藐》等。
     
      后任《世界电影》编辑和《中国时报》记者。1981年毕业于得州奥斯订分校影视专业硕士学位。就读于UCLA博士班。1981年返台。任国立艺术学院专职讲师,为《中时晚报》撰稿及《联合报》专栏影评人。为台湾新电影作了理论上的论述与介绍 。1989年与邱戴安平合作创作电影剧本《阮玲玉》Actress由关锦鹏执导搬上银幕。该片获第二十八届台湾金马奖评审团特别奖、第十二届香港金像最佳女主角奖等5项奖、第四十二届西柏林电影节最佳女演员奖等。著有《焦雄屏看电影――台湾系列》、《焦雄屏看电影――好 莱坞系列》、《香港电影风藐》等。与台湾新电影作家侯李贤、杨德昌等有深交。
     
      焦雄屏自美返台后便积极投入媒体改革的活动,以影评人身份致力于“提升台湾电影文化”,以她为首撰写的大量评论曾促使了台湾“新电影”运动的兴起,她也因此被称为台湾电影“教母”。作为一位在评论、国际推广、教育、制片等领域全方位耕耘的电影人,她目前担任着制片人、影展评审、教授等工作,并成立吉光电影公司,亲任董事长。
     

热点新闻更多>>

地址: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区学府大道999号办公楼三楼   

电话:0791-83969057   邮编:330031

版权所有:betway精装      点击数:


手机版新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