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tway精装 主办
  • 媒介批评―求知、求真、求善、求美
  • 作者:记者团 林榕 摄影:记者团 林榕
    点击数:
  • 发布时间:2012-04-14字体:[
  •      

     

    414日上午,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院院长、博士生导师雷跃捷教授莅临我校讲学,在人文楼B230举行了一场关于“媒介批评”的学术报告。虽是雨天,许多同学却冒雨前来倾听雷教授的报告,全场座无虚席。

     讲座伊始,雷教授介绍了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院目前培养优秀新闻传播人才的两个方向:一是国外留学生的培养,致力于培养“知华、亲华”的新闻人才;二是培养自己的学生国际化,走出中国,让世界听到更多国人的声音。雷教授表示,中国传媒大学拥有良好的教育教学资源,希望以后能寻求与我校多方面的合作,进行更广泛的交流。

    “媒介批评”是雷教授自身研究新闻理论的一个重点,他的专著《媒介批评》是21世纪新闻与传播学系列教材之一。在此次报告会上,雷教授首先从当今媒介批评的几种类型定义上进行了讲解,从字面和学理上分别阐释了这些定义的优劣好坏之处,并给出了他个人的定义,“媒介批评是以按照一定社会和阶级的利益与理想,根据一定的标准对大众传播活动所作的价值判断和理论鉴别。”他告诫在场师生,“踏踏实实的做研究,不需要取悦于现实”,引来了阵阵掌声。

     其次,雷教授指出了媒介批评的主体,即从事媒介研究的个人以及媒介批评的团队和组织,对此他重点分析了后者,从西方和我国媒介批评的专业性与指向性做出比较,还与观众分享了他在美国新闻博物馆的经历,相比于我国新闻研究较落后的现状,得出了必须重视新闻传播的结论。

     “以评判作为求知的方法,以解释作为求真的方法,以批判作为求善的方法,以祛魅作为求美的方法。”这是雷教授关于媒介批评标准的定义,同时他提出可以用哲学、实证和艺术的方式进行媒介批评。文革前,新闻宣传工作的政治性、思想性较严谨且强烈,这被雷教授认作是政治色彩上的“魅”,而新时代,芙蓉姐姐、凤姐以及各种选秀比赛所刮起的一股商业驱动力强、大众参与度高的风潮,更是一种“赋魅”的行为,雷教授表示希望大家能清晰地看待这些社会现象和问题。

     “作为新闻工作者,使命崇高、责任重大,我们要用新闻工作者的良知来对待社会。”讲座结束,雷教授如此语重心长地告诫在场学生,赢来大家热烈的掌声。

     

热点新闻更多>>

地址: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区学府大道999号办公楼三楼   

电话:0791-83969057   邮编:330031

版权所有:betway精装      点击数:


手机版新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