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辑出版事业在我国历史悠久且发展迅速,然而,面对群雄并起的电子出版,传统出版是否还能继续独领风骚呢?多元化的出版形态对编辑人才又提出了怎样的新要求呢?12月3日上午,中国编辑学会副会长、江西省编辑学会会长周榕芳做客第110期“前湖之风”周末讲坛,深入探究了出版发展的动态和编辑人才需求。
讲座伊始,周先生首先讲述了自己曾经的教师的历,亲切和蔼的笑容迅速拉近了他与现场师生的距离。
周先生从南昌大学胡辛教授的成名作《四个四十岁的女人》的发表讲起,为在场学子详细还原了当时的场景,由此引出出版人“发现新人,推出精品,开蒙启智,传承文明”的责任与使命。谈到当下中国出版业的发展态势,他认为,我国出版量与从业人员虽然在不断增加,但相比于发达国家,我国还不是出版强国。同时,出版业转体改制以后,市场化、产业化、全球化、数字化发展迅速,这对传统出版业提出了新的挑战与压力。
“编辑是出版工作的中心环节,承担着出版人更多的责任与使命。”周先生说道,“编辑应当承担法律、文化、经济、社会等多方面的责任,为出版业的发展,为继承民族优秀文化和传播先进文化贡献自己的力量。”周先生认为,当前出版界的职业道德状况主流是好的,但仍存在着社会责任意识淡薄、缺乏诚信、侵犯国家、集体、读者、作者利益的问题。据此,他讲到,要成为一名优秀的编辑,要不断的学习,要有真才实学,还要敢于追求,乐于奉献,严于律己。“一名优秀的编辑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还要慎独。”周先生强调。
最后,周先生呼吁广大有志青年学子加入到编辑队伍中,为繁荣发展编辑出版事业而努力。在提问环节,周先生还就出版内容的审查制度和个人成长经历等同学们感兴趣的内容做了精彩阐述。
附:周榕芳,男,汉族,福建省福州人,现任中国编辑学会副会长、江西省版协副主席、江西省编辑学会会长、江西省文艺学会会长。任编审,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被评为全国百佳出版工作者。历任江西文艺出版社社长、江西教育出版社社长、总编辑等,2000年任江西省出版集团公司副总经理、省出版总社副社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