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tway精装 主办
  • 【读师者书】《邓小平的南昌岁月》:永无止境的对话
  • 作者:档案学专业151班 沙蒙蒙摄影:档案学专业151班 沙蒙蒙
    点击数:
  • 发布时间:2018-07-05字体:[
  • 编者按: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与学生的关系,常常处于很微妙的境界。因着师者给学生授课,两者离得很近;学生对师者有敬畏之心,两者又离得很远。书,是作者思想表达的重要载体之一,读者通过阅读,可以走近作者。学子“读师者书”,不仅可以了解师者的研究领域和文化知识,更能走进师者的内心,与他们直接对话,拉近彼此的距离。新闻网特推出“读师者书”栏目,以飨读者。

      应当如何描述蒋先生的这本书呢?三百多页的书籍,密密麻麻的字,些许页面还有一两张配图,细腻而严谨的文字,真实而诚挚的感情,细细读来,某些地方竟让我不禁湿了眼眶。这本书里的邓小平,不是课堂上、课本里的邓小平总理,而是一位同全国人民一样在动荡的岁月里过着动荡不安生活的“普通人”。

      蒋泽先先生在书中写道:“伟人有伟业,亦有小事;领袖忙国事,有时亦置身家务。世上任何一个伟人首先是人,有七情六欲,要结婚生子,要喝水吃饭,要用锅碗瓢盆,诸多琐事都是任何一个人一生中不可绕过的经历。将镜头对准柴米油盐、锅碗瓢盆,换个角度叙事,讲儿女情长,写喜怒哀乐。慢慢展开,娓娓道来,以别于历史学家、政治学家们笔下的伟人:时代的主宰,事件的主角;叱咤风云,指点江山。”于是,蒋先生便这么做了,他用手中之笔,描绘心中之伟人。对他来说,邓小平便应当同他笔下描绘的这般细腻真实,而这本书给读者的感觉也应当如同涓涓细流般,缓缓流入读者的心田。

      在“文化大革命”这一动荡的社会时期,邓小平几经起起落落。一位在现代社会本应退休,颐养天年的老人,却要 在他的晚年生活中,面对人生的数次逆境。不是他不怕,而是他心中有信念,他相信真理的力量并始终坚信真理是打不倒的、社会主义是打不倒的、中华民族是打不倒的,因此他从未在精神上被打倒过。对于邓小平来说,活着便是希望。

      动荡、浩劫,仿佛成了“文化大革命”的代名词,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里,“文革”给中国带来了严重的政治性灾难。那个年代里的邓小平:寡言,却谨慎;少语,却细腻。面对组织的安排,他欣然接受,面对人生的起起落落,他处之泰然。他沉默,内心却是翻腾的;他冷静,大脑却在飞速运转。

      在“被打倒”之后的岁月里,邓小平住在南昌的将军楼——那所“与世隔绝”的房子里。他被强制要求断绝与外界的联系,他的信(经过组织审阅之后)只能寄给组织和家人。他把组织下达的“改造”命令,当作贴近人民,了解人民生活的途径,他遵守党组织提出的要求,努力做自己分内的事情,不与外界交谈,但他却用心在记录同基层群众一起生活的点点滴滴,他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问到的都记在心里,记在脑子里,他为人民群众的生活思索着、努力着。他不要求特殊待遇,哪怕当时的他已是六十多岁的老人,他用行动去“征服”民心,他用关怀去感化人心。他有他做事的原则,他坚持他的信仰。

      在江西生活的这三年零四个月里,在将军楼生活的这段时间里,在新建县拖拉机修造厂的这段岁月里,他寡言少语,却心系民生。

      邓小平一生经历了三次婚姻,直至他遇见了卓琳,他的情感之路才真正的稳定下来。她是他的“秘书”,她一生只有这一个身份。卓琳对他的信任是死心塌地的信任,她有砍头也要跟着邓小平走的决心。邓小平长期操劳国家大事,落下了失眠的毛病,为了不让卓琳担心,他慢慢“戒掉”安眠药,夜里醒了也要忍着不打扰卓琳休息,强迫自己安安静静地躺在床上,慢慢呼吸。两个老人住在将军楼里,邓小平为卓琳开垦了一畦菜园:种豆,施肥,浇水,捉虫……他陪她一起过着安静幸福的田园生活,她随他一起感受平淡中的幸福。

      我脑海中不禁浮现出一幅画面:邓小平在菜园里,抬起头高兴地冲着楼上喊道“卓琳,快来看,丝瓜又开花了”。对他而言,和她在一起幸福就是这么简单:养鸡,做饭,酿酒,制作酱料……因为她的陪伴,任何事他都愿意尝试。邓小平一生有五个孩子,三女两儿。但无论儿女,他都公平慈爱的对待,他不强求孩子们一定要出人头地,他的言传身教便影响了孩子们的一生,爱读书,爱学习。他尊重孩子们的想法,哪怕他是那种典型的不善言语的中国式父亲,但他给孩子们的父爱一点都不少,他在工厂“改造”的岁月里,仍旧时刻牵挂着他的子女,他为他们的身体健康操劳,为他们的爱情家庭操心,他为他们的自由和民主作斗争……他是一位称职的父亲。

      在新建县拖拉机修造厂的四年零三个月,他和卓琳两个人始终按照正常员工的准则要求自己,每天步行上下班,不迟到,不早退,不寻求特殊待遇。四季轮回,不论雨雪风霜,他们都坚持按厂里的规则要求自己。哪怕身体不如年轻人那般强壮,哪怕岁月无情,他们依然坚持自己的做事原则。他用自己的行为来告诉人民群众,他和大家一样,也只是一个普通工人。但,他是一个不平凡的普通人。他用言行、用关怀、用微笑,得到了人民的信任和爱戴,因此“小平小道”才会诞生,昔日安静的将军楼才会逐渐热闹起来,南昌湿冷的冬天也因此温暖起来。
    他热爱生活,每天坚持散步,哪怕最初只能在将军楼那个小院子里,他也坚持每天都要走上一定的圈数才肯罢休。他利用桥牌来锻炼智力,利用散步强壮身体,利用洗冷水澡来锻炼意志力。他热爱生活,所以无论在什么样的境遇下,他都可以活出自己的模样。

      每个人都在参与历史,历史的偶然性使每个人都应有历史责任感。也许命中注定,邓小平要在新建县拖拉机修造厂遇到这群热情向上的劳动人民,因此他们的生活才会与邓小平产生千丝万缕的关系。这是他们从不曾想过的事情,然而这就是历史,这就是历史赋予每个人的责任感,经历者必然要清晰真实地将历史描绘出来。有些记忆,永远无法忘怀,哪怕是一个偶然,一件小事,他们之间就早已构架起无法消除的联系。

      英国历史学家卡尔曾说:“历史是现在与过去之间永无止境的对话。”也许,这便是历史的魅力所在,白驹过隙的时光,带给我们浩瀚的历史。我们不能穿越到过去,但是历史却给我们留下了珍贵的“财富”,作者用笔墨将这场对话感悟、解读、延续,使我们了解到了一个不一样的邓小平。

      来源:《南昌大学报》
      链接:
    http://news1.ncu.edu.cn/paper/index.asp?id=335&nodeid=1375&newsid=5063&ly=content

    热点新闻更多>>

      地址: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区学府大道999号办公楼三楼

      电话:0791-83969057 邮编:330031

      版权所有:betway精装 点击数:


      手机版新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