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创赣剧现代戏剧目《那杆秤》在许多方面就对传统的赣剧进行了改良与创新。首先表现在选材和故事的编写上,《那杆秤》的故事改编自一个当地(江西上饶市)的真实故事,以郑义栋老人坚持67年子还父债的感人事迹为原型,以朴实深情的笔触和鲜活生动的艺术形象,再现了主人公从其父不幸身亡,欠下巨额债务开始,几十年苦苦寻找债主,茹苦含辛一笔一笔还清父债的艰难历程,热情颂赞了一种崇高之美。
本剧虽为现实题材的作品,又不仅是简单对现实的还原。为了使全剧更加的符合观众的现代审美,整个“还债”故事的铺陈更加的富有节奏美感,抑扬顿挫,张弛有度。全剧紧扣还债这根主线,随着剧情的深入、时间的推移,通过主人公内心的纠葛,将“物”债引申为“心”债,将“还债”深化为“还情” ,最后实现了人生的价值,也就更加符合叙事层面的层次递进。在叙事中加入了更多跌宕起伏曲折的事件,制造了更多的矛盾和冲突,增强了全剧的戏剧效果。除了忠于人物讲诚信的原型,还赋予了人物更多的性格和细节表现,更加丰满了“郑义栋”这一人物形象。
二、信义精神的倾力阐扬,贤淑美德的细腻表演
诚信,既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优秀精神,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构成。本剧刻画了一个十分丰满、极具舞台表现力的人物形象,主人公郑义栋勤劳善良,最为关键的品质是信守承诺,这一点在当今缺乏诚信的社会中显得至关重要。父亲临走前的嘱咐,让他用了60年的时间去完成。然而在义栋身上所展现的又绝不仅仅只是诚信,他也有和普通人一样的喜怒哀乐,即便与妻子恩爱携手走过人生,他们也难免会争吵,即便身体力行的教育者子女,依然会得不到子女的理解,通过细节将郑义栋这一形象表现得更加的真实,他就像生活在我们的身边,观众见证了他从一个青葱少年渐渐成熟懂得担当直到走到生命的尽头终于完成承诺,可以说,义栋的人生历程已经调动起了观众的情感参与,让观众随着义栋一家的生活起伏而唏嘘感叹。
更为巧妙的是,《那杆秤》还在原有故事的基础上刻画了义栋的妻子――荣仙这一人物形象。荣仙是一个十分漂亮贤惠、善良却机灵能干的一个女人。正如剧种所说,秤离不开坨,如果没有荣仙数十年如一日对义栋的支持和理解,那么义栋的还债之路也许根本就难以走完。值得一提的是,荣仙不仅是一个勤劳能干、善良贤淑的好妻子,同时也十分聪明机敏,她的许多台词个舞台表现都成为全剧的活跃气氛之处。比如在义栋不能及时参加民兵营长选拨时,荣仙的挺身而出、力挽狂澜大有“花木兰”替夫从政的气势,这样一个具体鲜明的主角,自然更加的让观众喜爱,并且印象深刻。
三、戏曲声腔的创新演唱,舞美背景的现代设计
江西赣东北地区的民歌元素作为主题音乐始终贯穿于全剧,除了人物的独白唱腔,这种地域音乐在剧中还用来转场和旁白的作用,这点十分的巧妙,音乐的表现也融了现代民歌元素,如加入了大量喇叭、唢呐等民族乐器演奏,不再大量使用赣剧传统唱腔中的高腔,演员唱腔更加富于生活化和自然化,声音婉转悠扬,一唱三叹,保留了传统戏曲的韵律和色彩。值得一提的是,该剧依然保留了传统赣剧的地域方言进行表演,但不再是地道的地方方言,仅保留了一些独特的咬字与语调,这种恰到好处的方言保证了观众不仅能理解戏曲内容,且依然保留了独特的地域语言特色。为了提升全剧的吸引力,打破观众对赣剧的枯燥乏味的认识,所以安排了许多诸如“榨油”“挑盐”“选举”等具有浓烈生活气息、轻松愉快、诙谐幽默,又极具江西地域特色的场景,带给观众浓浓的亲切感。
作为现代赣剧的代表,《那杆秤》在舞美布景上也加入了许多现代化的元素,如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舞台搭景的变化,不仅效果逼真,增强了观众的代入感,也可以更好的交代当幕的时空讯息,易于观众理解。灯光的运用也十分的巧妙,如用追光等表现人物在风雨中的艰难行进,用轮廓光表现人物的舞台定型等都是现代舞美与传统赣剧的融合。服装上,摒弃了传统的赣剧服装,用符合不同年代特征的服装,不仅可以交代时间,还可以引起观众的怀旧情绪。本剧时间跨度很大,有足足60年,演员也从青年一直跨越到了老年,这不仅考验着演员的实力,也是对所有服装、化妆、道具的考验,然而,《那杆秤》将这60年的跨越完成得十分的顺畅自然,毫无虚假、不和谐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