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tway精装 主办
  • 【影#8226;响】张同祖:衣带渐宽终不悔,来世再做电影人
  • 作者:陈琳 李兆颖 摄影:陈琳 李兆颖
    点击数:
  • 发布时间:2012-12-04字体:[
  •      

     

     

      他是《甜蜜蜜》中的Tung Cho,是《新难兄难弟》中的摄影师,是《岁月神偷》中替哥哥诊断疾病的医生,同时他也是《铁首无情追魂令》、《豪门夜宴》等卖座电影的掌舵人。他是香港影坛的一名重量级人物,为香港电影的发展做出过巨大的贡献。他就是香港导演协会永远荣誉会长,原香港金像奖主席――张同祖先生。
     
      他说:“真正热爱电影的人里面没有坏人。因为电影的世界太大了,生老病死、七情六欲都在里面了,人忙都忙不过来,哪有时间去做坏事!”年近七十的张先生精神矍铄,用一套休闲衣裤和一双运动鞋彰显着自己作为电影人的永远年轻。
     
    电影应从多元化,多层次的方向发展
     
      张同祖既然是香港电影界的大腕,自然有此权威代表香港电影发声。他在谈到港片的发展时说:“经历了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的黄金岁月,香港本地的制作条件和票房空间不足以生产好的电影了,所以2003年以后,香港的电影逐渐迁到了大陆,开启了合拍片的时代。”大陆给港片带来的是高票房和大市场,还有精良的制作条件。但是,由于大陆的审查制度和意识形态的要求,加上香港人“自由”、“实用主义”的风格使港片创作尺度较大,使得港片的创作空间缩小;而大陆电影没有分级制度,又在新的市场中对港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可是,谁有本事拍出八岁到八十岁的人都爱看的电影呢?”
     
      香港人虽然爱看电影,但是“不会给面子”,好看的电影就看,不好看的电影怎么营销都不看。香港的电影人凭着自己的本事挣下港片的一片天,宗旨就是“要让观众喜欢”。
     
      张同祖先生说,电影是多层次、多方面的,人需要不同的电影从不同角度得到欣赏和感动,要以多元化的生活去发展多元化的电影。他认为,好的电影要和观众互动,要能与观众产生共鸣。在他看来,《那些年》、《失恋33天》这些票房电影之所以能热卖,原因就在于贴近观众,聆听生活。多元化的电影让观众有了多元化的选择。
     
    中国电影应当更加开放
     
      关于中国电影的发展,张先生说的最多的就是:要更加开放。张先生在说到香港电影在世界的发展时语调有些激昂。“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香港电影,没有中国人的地方也有香港电影。因为李小龙、成龙这样的人把香港的功夫片带到了全世界。港片的市场绝对不止香港本地,东南亚就是港片的主要市场之一。让香港电影在全世界都得到观众的喜爱,就不愁没有发展。”
     
      与香港电影从小成本电影起步的发展道路不同,国产电影正经历这跳跃式的发展。大陆的电影从《卧虎藏龙》开始,就追逐“大片”,依靠大明星、大制作、大场面赚取高票房。张同祖认为,跳跃式的发展不一定就不好,但是要健康,爬升的空间就在于要更加开放。
     
      面对大批的好莱坞大片进入国内市场的局面,有人为中国电影市场面临被挤压过度的危险而忧心忡忡,但是,王先生说:“中国人智慧很高,不要怕,但是要开放,因为在竞争中不好的自然会被淘汰。”但同时,他也强调中国电影市场在开放的同时还需要有法律制度的规范和引导,要有严格的“电影法”,建立起合理的分级制度。
     
    活到老,学到老,将电影一直做下去
     
      张同祖从1970年开始进入电影业,他笑谈自己40多年的电影经历里,最难忘的就是能进入电影这个行业,而他从来没有为此后悔过。张同祖做过导演、制片、演员、编剧、出品人等等电影行业里的各式角色,但自己更满足于创作的“掌控感”。直到今天,他还是觉得自己对很多电影题材兴趣盎然,虽然创作劳心劳神,但他“衣带渐宽终不悔,来世还做电影人。”
     
      张同祖唯一担忧的事情是当下电影界“后继无人”的状况。“不同的领域需要培养不同的电影人才。”张先生以自己几十年的经验给出了破解之法。他对年轻人抱有极大的期待,常把一句“要多看好电影哦”挂在嘴边,说“中国电影的未来靠年轻人”。而对于正在学习电影相关专业的大学生们,这位前辈给出了“港式建议”:多看多学习,多思考多总结,多努力多打拼,更要多行动!
     

热点新闻更多>>

地址: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区学府大道999号办公楼三楼   

电话:0791-83969057   邮编:330031

版权所有:betway精装      点击数:


手机版新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