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5日的下午,法国著名导演马修德米应邀参加南昌大学电视台的专访节目。
马修德米作为一名法国人,只有一次来华经历,并且只是为了拍电影,所以对中国并不是很了解。主持人问马修德米:“据说您的母亲之前来过中国,您跟她有讨教一些经验吗?”马修德米只是尴尬地笑笑说:“我母亲1954年来过中国,那时我真的太小了。”他幽默的语气舒缓了全场紧张气氛。
马修德米五岁开始出镜演出《一个唱,一个不唱》,八岁时,在母亲执导的电影中担任主演(《Documenteur》),十五岁时,《功夫大师》中的精彩演出让很多人记住了这个英俊可爱的男孩。这些事迹很容易让人觉得马修德米对电影的热爱是来自小时候的这种从影经历,但马修德米却说:“小时候,我的母亲经常叫我出演她的电影,一直到十几岁都在演。后来,我变得叛逆也有些厌烦,所以决定不演电影了。但是经历过各行各业,并没有找到自己喜欢的,生活也不快乐。20几岁时,我给一个制作人当助理,在那个氛围里我顿悟了,原来我是这么喜爱电影,多么喜欢在这种氛围里做这种事。”马修德米对电影的热爱是找寻这么多年才幡然领悟的。
马修德米出身演艺世家,父母是法国影史上最知名的导演夫妻档:贾克德米和阿格涅斯・瓦达,儿童时期出演过多部他母亲的电影,后来师从多位名导。主持人问:“父母的光环加上这么多名导的指点,有没有觉得自己的演绎之路要比别人格外平坦地多?”马修德米严肃地回答道:“我并不这么认为。我的父母就是我的父母,我就是我。我很独立,是一路磕磕碰碰过来的,并不觉得道路是平坦的。我认为,艺术是需要你不断学习的,并不是完全是天生的,你永远无法达到完美的地步,所以你只能不断地努力。”一分耕耘一分收获,马修德米曾以一部自制短片获得法国多项影展的观众人气奖,更在2001年荣获巴黎国际电影节最佳男主角,被欧洲电影展选为最佳新人代表,他取得的这些成就与他的努力密不可分。
1999年马修德米成立自己的电影公司,身兼演员、导演、编剧、制片数职。当被问及自己最喜欢哪个身份时,马修德米不假思索地回答道:“导演和演员。它们两个身份就像大脑的各自一半,导演需要全面的支配能力,演员则更情绪化,它们要互动合作。我觉得不管是哪一种身份,其实都是根据希腊最基本的喜剧原则来的:人的欲望、人的阻碍、人的对抗。因为有欲望有阻碍,才会有冲突。电影也一样,不管你是哪一种身份,对待一样的东西永远就是欲望、冲突和对抗。”主持人接着问:“您每天有这么多的工作,工作压力是不是特别大?”马修德米摇摇头说:“我不觉得。工作的时候我会拼命,这次做得不好,下次会做得更好。在整个艺术创作中是不应该给自己很大压力的,否则你的成果会很不好。其实压力是一个很好的东西,它能敦促你做得更好,但是当你所承受的压力足以打击你时,这时效果会适得其反。”
主持人问:“您对喜爱电影的大学生有何建议?”马修德米:“我有两点想和大学生分享。一,要清楚拍这部电影的目的;二,电影有自己的语言,比如说视觉、音效,电影语言不是告诉我们什么,而是让我们看到什么。不同的视角会有不同的理解,但用电影语言去理解电影,这样就基本上不会出错。”